在宵山結束之後
隔天就是整個祭典的最高潮 " 山鉾巡行 "
早上九點開始一整天的祭典儀式
設立在京都市內的32座山鉾全部會推出來
繞京都市中心一圈 32座山鉾有8座不用抽籤選順序
其餘的 7月2日在京都市役所內 京都市長見證下
由各山鉾負責人抽籤決定順序
長刀鉾是每年都打頭陣的第一座山鉾 帶領後頭的31座山鉾
也是上面唯一乘坐 " 稚兒 " (神的使者) 的山鉾
路上的人潮比宵山的人還要多還要擁擠
若想要好好欣賞整個巡行
購買觀賞席的票入座參觀是個好的選擇
來京都三年 一直都是站在路邊和大家你推我擠
在大熱天下伸長脖子看祭典
今年選擇了購買觀賞席的票 好好坐著欣賞這一年一度的大祭典
應該是還在見習中的舞妓吧!? 看著她拿扇子的手勢
若運氣好 可以看見真正的舞妓喔!
(舞妓和藝妓怎麼分? 簡單的分法,背後領子是紅色的就是舞妓,白色的代表是藝妓)
(要成為藝妓之前,都要先經過五六年的舞妓訓練,才能升格喔!)
接下來的大迴轉 (辻廻し) 是最受注目的一個地方
重達幾頓的山鉾要怎麼轉彎呢?
首先要有人在地上舖上竹子 灑水
接下來要把繩子綁上山鉾
一切就緒之後
所有人集合開始準備拉了喔!!
唷一休 唷一休
在最前面拿著扇子的人為指揮
在大家步調一致之下 才能拉的動這麼大的山鉾
每次只能移動一點點 要拉3-4次 才能將山鉾轉90度往下個路口走
每個山鉾都有代表些意義
下圖是"孟宗山"
取自於中國二十四孝故事裡的 孟宗哭竹
生病的母親想要吃竹筍 在寒冷的冬天裡上山找筍
百尋不著 最後在趴在竹子上哭了起來
在眼淚落下之處 居然長出了竹筍
樹上頭的白色部分
代表冬天的雪景
孟宗山剛好建在無障礙旅遊服務中心的樓下
知道了這座山鉾的由來 似乎會讓人反省自己
雖然沒有長刀鉾這麼的華麗 但背後的意義 值得來參觀看看
說到長刀鉾
是唯一有真人的稚兒(神的使者)乘坐在上面
剛好長刀鉾經過我坐的位置時 表演了難得一見的"稚兒舞"
身穿金色紋織的振袖 頭戴鳳凰的天冠 兩側由人侍奉
稚兒舞又稱太平舞 顧名思義 求天下太平之意
上半身越出山鉾 從左到右的迴轉一圈以求太平
背後稱著稚兒的是稚兒組的人
多半為父親 祖父 等家族的人
下圖)函谷鉾
函谷鉾也是極為有名的山鉾
因為上面乘坐有稚兒的人偶
主要是以齊國的孟嘗君為主題 所建的山鉾
傳聞孟嘗君在函谷關時被困 聽見雞鳴聲而脫困
前面掛著的紡織物也是重點之一
以舊約聖書中的一段內容為主題所編織
一台山鉾上總是乘坐了不少人
擔任各種樂器的樂器手 人數不均等 大家可以比較看看喔!
每個山鉾都有不同的制服
另外 外國人也可以報名參加這個活動喔
想要來拉拉看山鉾嗎?
不過只限定男生可以參加~ 女性朋友抱歉囉
關於男女生的限制 待會再容我說明
下圖) 船鉾
船鉾很特別的是唯一"非"四方形的山鉾
整個船型都搬上山鉾 想必是和出海平安 漁業豐收之類的有關吧!?
其實
船鉾的由來是在1616年神功皇后懷有身孕 但卻出航討伐打戰
結果戰事贏得勝利 皇子也平安被產下
因此船鉾是安產之神 祭祀神功皇后 在現場會有販賣安產的腹帶唷
祭典中 前面領航的人佔有重要角色 指揮著山鉾前進 停止 轉彎 單手持扇 單手握住繩 每個山鉾的舞蹈和口令都不太一樣
下圖)
觀賞席會發送扇子 帽子 還有祇園祭簡冊
大家可以一邊看手邊的冊子一邊欣賞眼前經過的山鉾
這麼高的山鉾要怎麼下來呢?
原來是搭梯子上下的呀!!
整個祭典長達兩三個小時 大熱天下 工作人員也是需要休息的
因此會有擔任茶水的工作人員
在整個巡行路線上巡繞 提供飯糰和茶水
在最頂上的人要怎麼拿呢?
將繩子垂到地上 將袋子繫在繩子上後 再拉到上面
高達35度的氣溫 在上面工作 真的是非常的辛苦
祇園祭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
每年京都的梅雨季總是到了這天就結束
宵山時期還每天晚上下雨
但山巡的日子一到
總是會陽光普照
京都的梅雨季長達一個月 祇園祭來臨 也代表著梅雨祭結束
夏天的活動 正式拉開序幕
一個早上的祇園祭 終於告一段落了
今天是個晴朗的好天氣
大太陽下的祭典 希望你也能來體驗一下喔!